近年来,发源于苏北淮安地区的扑克游戏“掼蛋”(也作“掼弹”)风行大江南北,大有席卷全国之势。从“百度”上搜索相关网页,以“掼蛋”为关键词的,有879 000个;以“掼蛋游戏”为关键词的,则有502 000个。从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掼蛋”因其规则有趣、组合多样、操作方便而又不附带“经济刺激”等诸多“低碳”优势,已经成为不少成年人闲暇时放松心情、沟通感情的主要娱乐活动。
“掼蛋”游戏“蹿红”于网络与现实之中,对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有怎样的启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明确界定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对话性。而迦达默尔认为“真正的对话本质是游戏的”“任何一种对话进行的方式都可以用游戏作出描述”。所以,我们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本身就蕴含着游戏性特征,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力图体现出游戏精神。下面,我们尝试联系“掼蛋”游戏的规则及特点,通过比照分析,阐释阅读教学对话应该从哪些方面具体体现游戏精神。
“掼蛋”的随意组合,一是指参与的4人可以任意地组合成两方进入游戏,坐在自己对门的为同盟方,坐在两侧的上、下家为对手方。这种组合,不分级别上下,不论学问深浅,也不管牌艺高低,完全是一种随机的、率性的、自由的组合,脱离了世俗生活中的种种束缚,让参与者感到十分“得心”。二是指“掼蛋”的单元牌型,由于融合了此前“斗地主”“八十分”等多项游戏中的元素,组合的形式多种多样,组合的空间更加宽阔,让参与者感到更加“应手”。既“得其心”,复“应其手”,参与者因此体验到更多自由的快乐。
然而,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却很难体验到这种快乐。一是他不能自由地面对学习的内容,因为一篇文本的阅读目标、阅读重点和学习步骤,整个的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展开,都已由老师事先安排好了。二是他不能自主地选择合作伙伴,因为班级的座位是排定的,不能随意移动;小组的成员是固定的,不能随意调换;老师通常高高在上,更是不敢企望。学习自主性的缺失导致不少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兴趣浓烈,而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却表现平淡。其实,阅读教学对话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游戏伙伴关系,两者都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施教的主体——教师,通过共同的客体——教材(也包括无形的观念),把知识传递给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避免直接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或者文本内容的固有顺序单线推进阅读教学,要给学生亲近文本、自主阅读的自由,要充分重视学生初读文本后的感受,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与文本进一步对话。在学习小组成员的组合上,可以只保持相对的稳定。文本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地参与某个小组的学习。而当学生有需求时,教师应该作为亲切的对话伙伴自然地参与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设法让学生体验自由的快乐,应该是阅读教学对话游戏精神的首要内涵。
每种游戏都设定了具有个性特色的规则,“掼蛋”也不例外。如玩家能出的组合式牌型中,“同花顺”“杂花顺”都限定5张牌,“联对”限定3对,“钢板”(连续数值各3张牌)的连续数不可超过2个等等,这些都与“斗地主”“八十分”等游戏有所区别。玩家只有自觉接受这些规则的约束,才能体味到“掼蛋”特有的快乐。
阅读教学对话中个性解读的“自由”同样要以严肃的“遵从”为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课堂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些“个性”的解读:《背影》中的“父亲”违背了交通规则;“愚公”移山还不如搬家来得省时省力省心;《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不如将那么多的珠宝变卖成钱,开个妓院自己做老鸨……正如王富仁先生所说:“我们可以用保护自然动物的需要批判施耐庵的《武松打虎》;可以用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蒲松龄的《画皮》;可以用儒家的人世观念批判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用道家的出世观念批判杜甫的《三吏》《三别》……但所有这些批判都是毫无意义的批判”,因为它们“从根本上否定了文本作者有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理解的权利,否定了他们在自己的特殊的语境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的权利”。
阅读教学对话中对“游戏规则”的遵从,表现为给文本作者以应有的尊重。而尊重的最好办法是学会“倾听”,因为文本其实是作者通过文字展示的声音。学生阅读文本,绝不能以旁观者的态度站在课文之外对作者指手画脚,百般挑剔,而要尽力与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权且充当作者,如同亲临文本中所设场景,亲历课文中所写事件,与作者共同体验,共同策划。除了和作者进行心灵交流之外,还要和作品中的人物交流,善于“倾听”人物的心声。“一千个读者所理解到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说他是一个勇敢的王子,也可以说他是一个懦弱的王子,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忧郁、犹豫的王子,更不能把他理解为唐吉诃德或阿Q。”
“掼蛋”有细致的“升级”规则,最先出牌结束者为头游,其所在方就为赢家。如其对门能得二游,则对手方为“双下”,赢家升3级;如果对手方只有一家是末游,则赢家升2级;如果赢家自己对门是末游,则赢家升1级。如此精确的升级序列,激发了玩家每盘都要向上“升级”甚至要将对手打个“双下”的意愿。同样,很多学生喜爱玩电子游戏也是这个原因,这些游戏都有很多的级别(也称“关”),每个级别又会设置不同的得分,玩家一次又一次“冲关”成功,积分一次比一次增高,体验到了上升的乐趣,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即使自己的积分或等级还比不上别的玩家,成就感也会得到相当的满足。
学生在游戏中的成就感,到了阅读教学的课堂往往消弥殆尽。一是由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太过空泛,诸如“理解作品思想感情”“体悟文章艺术特色”“学会描写的基本方法”等,缺乏文本个性,而又无法考量,学生难以品尝到达成目标的喜悦;二是课堂目标或环节任务的设置“大一统式”,没有分层指标,不能兼顾不同认知基础学生的差异,学生个体的成就感不强;三是烦琐的阅读分析或零碎的训练题拉远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所谓的“标准答案”又给更多的学生带来强烈的挫败感。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所说:“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要想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教学是“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我们就必须精细化、分层级地设定文本教学的目标,做到体现文本的个性特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便于达标以及考量测评。要有意强化课尾达标环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感受到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向上“升级”的喜悦。
“掼蛋”游戏很讲究对门双方的配合。如果对门是经验丰富的玩家,就不能被动地等待人家送牌,要尽量主动发牌让对门明白你的意图;如果你明白这是对门在送牌,能接一定要接,否则会坐失良机。如果自己牌型较好,要唱好主角,保存实力,兼顾对门形势;如果自己牌势较差,就要设法迎合对门的牌,全力帮对门先走,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配合要求玩家既要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又要认真地观察分析牌型牌势。经常对门而坐的玩家,最能体验到这种默契合作带来的轻松和愉悦。
阅读教学既为“对话”,当然也不能靠“单打独斗”,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话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阅读课堂生生对话的主要形态,但人们大多看重其外在表现,对其内在的机制、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及实际效果的关注普遍较少。建立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能促进生生对话的有序开展,保证对话质量和效益,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陈钟棵先生认为,成功的合作学习小组大多有以下角色:(1)报告人(总结人):负责阐述小组讨论的结论;(2)裁判员: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3)观察员:负责关注小组活动情况,为改善或提高小组活动效率提供建议;(4)联络员:负责本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5)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编写小组报告;(6)时间监督员:负责调节与控制小组活动时间。这些角色人物按既定规则如期“轮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承担不同角色的滋味,在游戏性的轻松氛围中,实现了锻炼阅读能力与培养健全人格的双重立意。
“百搭”,是“掼蛋”游戏最富特色的亮点。打到某一级时,该数值红桃花色的两张牌即为“百搭”,可以根据需要与大小王之外的其他数值任意组合。有经验的玩家,往往不一下子将“百搭”的用处限死,而是根据出牌的情势,相机调整自己的牌型组合,再灵活自如地运用“百搭”组成需要的牌型。“百搭”的加入,使得看似重复往返的游戏程序,运行起来绝不单调重复,组合不断更新,牌型气象万千,充满了无限可能的期待,充满了动态生成的乐趣。难怪不少“掼蛋”玩家在游戏中是那样的专注、那样的沉醉了!
阅读教学中的“百搭”在哪里?在于文本的创作空白。任何文本都存在创作空白。迦达默尔认为,我们通过语言与世界相遇,因而,通过语言去理解和解释世界就成为一种游戏。“文本或艺术品正如游戏一样,每一次解释就是一次新的探险。说话人聚集了已言说的东西,同时向对方传递无限多样尚未言说的东西,每一次对话都蕴涵着内在的可能性,文本的真正意义不断生成、无穷无尽。”在提供足够理解信息的前提下,文本作者还靠创作空白“向对方传递无限多样尚未言说的东西”。文本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愈多,给读者留下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愈大,便愈能激起读者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阅读活动才会成为真正的精神享受。
语文阅读教学层面的文本创作空白大约有三种类型:¨6’(1)语义空白:指由于双关、借代、类比等手法运用带来的表义上的不确定性。如鲁迅小说《药》“茶客谈夏瑜”情节中,谈到夏瑜说阿义“可怜”,茶客们认为:“阿义可怜?疯话!”夏瑜所说的“可怜”与茶客们所理解的“可怜”含义完全不同。(2)句法空白:指由于对语言的习惯性常规有意破坏产生出的句法上的不确定性。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在这两难之中究竟该怎么选择?留给读者一个思考空间。(3)意境空白:指由于预设、中断或隐喻等创作技巧运用带来的作品整体境界上的空白。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开篇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预设了他写作时的心境,探究这个空白,是理解全篇思想感情的重要基础。上述文本创作空白激发了阅读期待的形成,读者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积累加以理解,并在后续阅读中获得验证。我们组织阅读教学对话,就要善于发现、巧妙运用文本的创作空白,激发、矫正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文本意义的不断生成。
席勒说:“只有当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在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游戏因其自由的本性、快乐的原则被视为人的存在方式。阅读教学对话要重视“掼蛋”中隐含的自由与遵从、努力与成功、合作与共赢、期待与生成等游戏精神的建构,引领学生通过教学对话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2329游戏中心
发表时间2015-07-16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