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在湖南历史悠久,湘阴县唐墓出土的15道围棋盘和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的14道青瓷围棋盘证明围棋早已扎根楚湘大地。清光绪年间贡生姜柏梅,长沙人,称当时全国第二手;清末曾国藩、左宗棠及辛亥革命领袖黄兴皆是爱好围棋的湘籍名人。毛泽东也会下围棋,在其著作中有不少围棋术语,在其遗物中有围棋棋具。醴陵籍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的李立三围棋水平虽不高,但却是领导干部中铁杆围棋迷。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他曾与陈毅代表湘、川两军主帅对弈,李输了后气得把棋盘棋子一起扔进大海,气得人人都想揍他一顿。民国时期及以前,湖南无公共围棋活动场所,一般是在亲友、棋友家中手谈。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夕,湖南围棋缓慢发展,尚未从狭小的范围中跃出。五十年代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金明,堪称当时省级干部中的围棋高手。原省教育厅厅长方用既爱好围棋,又积极促成了湖南1960、1964年参加、观摩全国围棋赛。五十年代中、后期,长沙出现了4个公共围棋活动场所,其中四方塘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棋室能容纳16人对弈,郑定远、姜仲英、袁兆骥等人常来此手谈,管理者是张以藩、张名世等。1958年全国围棋男子个人赛在广州举行,郑定远胜国内名手王幼宸获第五名。1959年5月3日至14日,首届省运会围棋赛在长沙举行,郑定远、陈尧勋、杨淑松、张名世共4人参赛,郑定远获冠军,这是湖南围棋史上首次举办省级竞赛并产生第一位省围棋冠军。“文革”初期,湖南围棋界泰斗,全国著名棋手、长沙第一师范郑定远先生受到冲击,于1966年6月27日含冤而逝,湖南围棋事业遭受重大损失。
“文革”中,逍遥者众,被斥为“四旧”的围棋在长沙、株洲、衡阳、湘潭等地民间悄然兴起,一批中学生围棋手自发涌现,长沙市的梁鹤年、陆军、杨云杰成了当时湖南围棋高水平的代表。郑定远先生辞世后,长沙市张名世便继承郑先生遗志,热心培养围棋新苗,梁鹤年、杨云杰、杨志存等先后师从张名世,张名世一心为国家培养人才,所教学生均为义务辅导。
1972年,位于湘春路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开辟棋室,成为全省最早开放的公办棋类活动阵地,组织者李中节。1974年11月17日至12月18日,长沙市职工围棋赛在该阵地举行,是湖南历年来首次举办的地市级围棋赛,共110人参赛,18岁的陆军夺冠,梁鹤年、杨云杰分别获2、3名;比赛定了陆军等6名甲级棋士,定了杨志存等17名乙级棋士,是湖南首次给棋手定级,裁判长是张名世,该赛领导小组即长沙市棋协前身。1973年4月,在长沙市东区体委工作的杨志存率先组织了“文革”后首次围棋赛;接着,株洲等地亦举办围棋选拔赛;1978年8月5日至16日,第4届省运会围棋赛在岳阳举行,11个地、市的33名棋手参赛,长沙、株洲、衡阳获团体前3名,长沙的杨云杰、梁鹤年、曾学初获个人前3名,裁判长是杨志存。1979年,梁鹤年、陆军自荐进入云南队,但并未影响长沙围棋在全省领先地位。长沙围棋爱好者有数万人以上,1974年至1990年,共举办市级大中型围棋赛46次;在1978年至1990年举行的10届省赛中,长沙男队获7次冠军,3次亚军。1989年10月,湖南省首次举行定段赛,11个地、州、市的126名好手参赛,64名强手定业余1段至5段,其中长沙棋手占22人。长沙市东区1973年至1987年,年年举办围棋赛,期间成为湖南围棋运动的基地和中心。
1979年12月,湖南省棋类协会成立,主席魏一峰,秘书长梁寅生。
进入八十年代,衡阳市出现了胡衡生、唐小平等好手;株洲市由开始十几人参赛发展到1988年有400多人参加定级赛;怀化地区异军突起,1984年以来,多次举办跨省邀请赛,1990年8月,承办了省围棋赛,13个地州市的199名好手参赛,是当时湖南规模最大的省级围棋赛。八十年代后期,郴州、永州、岳阳、湘西自治州、娄底等地、市围棋运动日趋活跃,水平提高很快。1980年,全国棋类联赛在四川乐山大佛寺举行,杨志存作为湖南观摩团成员,观看了围棋比赛。
2329游戏中心
发表时间2015-07-21 09:55
上一篇:象棋排局技巧之倒排移子法 下一篇:湖南围棋简史(二)